Guiyang We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據報道,3月11日,多部委聯合召開工業氣體“卡脖子”問題協調工作會議,系統梳理我國工業氣體現狀并協調推進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工業氣體被譽為“工業的血液”“電子的糧食”,近年來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多部門相繼出臺多部新興產業相關政策,均明確提及并部署了工業氣體產業的發展。工業氣體除部分為化工、石化企業配套以外,絕大部分是為電子、鋼鐵、有色、機械、玻璃、建材等非化工企業配套,特別是*些新興產業、高精尖的工業產品的制造,都離不開工業氣體。電子氣體“卡脖子”相關業內人士介紹,工業氣體“卡脖子”主要體現在大規模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面板等高端領域,在集成電路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公開資料顯示,在半導體用電子氣體市場中,德國林德集團、美國空氣化工、法國液化空氣等公司控制著全球近八成的市場份額,控制了我國近九成的市場份額,我國電子氣體行業受制于人的局面較為嚴重。原林德集團中國區電子事業部業務總經理白久坦言,就電子大宗氣體來說,主要卡在外資巨頭對國內新興半導體項目支持度不夠、中國本土公司在電子大宗氣體項目的技術方案和項目執行環節經驗不足等多個層面。就電子特氣來說,五六十種*重要的電子特氣中,實現國產化的比例不足1/3,電子特氣公司在自身技術水平儲備不足的情況下,還要受到政策法規等限制要求,往往難以實現特氣的量產化。國產替代刻不容緩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氣價同比增速總體呈現前低后高趨勢,2021年1月液氧、液氬價格同比增長20%、64%,3月第1周液氧、液氮價格同比上漲9%、3%。華泰證券認為,伴隨宏觀經濟及工業活動復蘇,2021年零售市場亦將有望保持景氣上行。目前,工業氣體國內市場空間約1500億元,年復合增速8%~9%。我國人均氣體消費額為16美元/人,是美國人均的30%,有較大成長空間;從供氣模式來看,第三方供氣模式國內占比58%,全球占比80%,國內同樣有較大提升空間。據頭豹研究院梳理,中國工業氣體產業鏈由上至下可分為上游原材料和設備制造商、中游工業氣體供應商和下游應用行業。未來隨著工業氣體行業新興分散用氣市場需求的釋放,中國空氣分離設備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進*步增長,到2022年可達到236.6億元。此外,特種氣體具有高附加值,下行需求高速增長。特種氣體國產化的趨勢將為中國國內專業的氣體生產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西部證券認為,近年來國內氣體公司已陸續實現IC用高純二氧化碳、高純六氟乙烷、光刻氣、超純氨等多個產品的進口替代,未來兩年國產替代進程有望加快。與此同時,在*紅利政策的支持下,部分本土企業研發能力持續提高,與國際領先氣體供應商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中國本土企業還擁有低成本、貼近客戶、反應靈活等優勢,使得其在市場競爭中的份額逐步擴大。對標全球龍頭林德、法液空千億市值,國產龍頭正在崛起。據悉,A股上市公司中,金宏氣體兩款特氣產品通過中芯國際稽查認證,并已與通威太陽能、天合光能、隆基股份等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華特氣體產品已出口到50多個*和地區并已實現20多個產品的進口替代。和遠氣體高純氫氣、高純氦氣以及氧氣、氮氣、氬氣均已用于半導體、芯片、集成電路方面。